综合性大学是指学科比较齐全(涵盖哲、文、理、工、管、法、医、农林、经济、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强劲的综合实力强大的高等学府,一般具有师资力量强、科研水平高、设备条件好等特点,相对来说,录取人数多、录取新生成绩跨度较大、招生专业多。
多学科性
指在综合性大学里,应当包括多个学科(学院),而且这些学科须有一定程度的内在联系。虽然我们不能说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越多越好,但学科数量太少确实不是综合性大学的本意,更不用说单科性大学了。
科学研究性
指在综合性大学里,教学与科研并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科学研究工作走在教学的前面,为教学工作提供基础性的条件和支持,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新中国首批综合性大学几乎都是早期老牌重点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等,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国院系大合并,出现了许多新兴综合性大学,他们大都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举足轻重作用,在全国高校中实力上乘的国家重点建设大学或者省部共建大学,如西北大学、郑州大学、苏州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大学、江苏大学、南昌大学、云南大学、辽宁大学、安徽大学、山西大学等。
基础性
指在综合性大学里,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侧重于基础科学,教学内容侧重于普通教育,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由此我们也发现有些过去专门培养某一领域高级人才的高校,典型的如师范大学等,也具备了某些综合性大学的特质,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其经过由粗到细的细化过程和由细化到细化与综合化相结合的过程。在西方的古代与中古代的学校课程,多重神学与拉丁语、希腊语等古典文科课程,最多发展到“七艺”、“武士七技”等学科。而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知识普遍发展,到文艺复兴即工业化时代,已有近20个学科。从工业化到20世纪中期,学科的分化更为广泛。
学科本身的发展与分化反映了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大和科学研究的新成就,也说明人类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今天人类社会已逐步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过渡,由于信息技术涉及到众多学科。
综合性大学是在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才出现的一种社会产物。尽管对综合性大学中所包含学院的性质和数量还存在着分歧,但是把综合性大学仅仅理解为只含盖文、理二科(学院)的看法显然欠妥。大多数人倾向于将综合性大学理解为多学科(学院)有机融合的大学,学院多综合性就强,至于学院的数量到底多少适宜,目前尚未定论。